武德四年(621年)二月中旬,洛阳城中郑国兵部尚书段达骤然暴毙,洛阳城内更是显得阴云密布。王世充困守孤城拒绝投降,人心惶惶之下,人人都在为自己谋求出路,树倒猢狲散之势已成。到了二月二十九日,前路昭然之下,王世充麾下的郑州司兵沈悦,遣出密使,潜行至唐军左武候大将军李世积驻守的管城,献上降表,表达归降之意。
古郑州的核心区域,正是今日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心城区,尤其是管城回族区一带。这座城市的历史如层层叠压的文明地层,从夏商时期的王都根基一路绵延至今,城址三千六百年未移,堪称华夏大地上罕见的“古今同地”奇迹。
早在大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初立之时,大禹便建都于登封阳城(今郑州登封王城岗),使嵩山周边成为夏王朝的核心活动区域。而到公元前1600年前后,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最初定都于亳(今商丘),至第十任君主仲丁时迁都至隞(今郑州商城),这便是郑州首次以王都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现今郑州市中心仍保存着规模宏大的商城遗址,其内城呈长方形,外城呈圆形,构成“外圆内方”的宇宙观布局,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远超同时期两河流域古城,成为当时东亚最雄伟的城邦。考古发掘不仅揭示出宫殿基址、青铜作坊,更出土了杜岭方鼎等重器,印证了郑州作为早商王都“亳”的崇高地位,也标志着中国青铜文明首个高峰的诞生。
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周武王之弟管叔鲜受封于管(今郑州管城区),监管商遗民,管国由此成为郑州地区最早的分封诸侯。而另一重要封国“郑国”,最初立国于陕西华县,后因王室衰微,郑武公东迁至新郑(今郑州新郑市),吞并郐国、东虢等国,迅速崛起为春秋首霸。至战国,韩国灭郑并迁都新郑,使新郑作为郑、韩两国都城长达五百余年,直至公元前230年秦军破城灭亡。
秦汉至南北朝,郑州地区以荥阳为中心,因地处水陆要冲而经济繁荣。尤其汉代,巩义与荥阳发展为全国冶铁重镇,荥阳冶铁遗址出土的球墨铸铁技术,代表当时世界顶尖水平。而“郑州”之名,则始于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改荥州为郑州,开皇三年(583年)正式确立州治,从此“郑州”作为行政名称扎根于此。唐贞观七年(633年),郑州州治迁至管城县(今郑州市区),城市格局基本定型,东西城门相对,南北城门错落,州衙正对南大街,此空间秩序延续千年未变。北宋定都开封后,郑州于1105年成为“西辅”,跻身京畿四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