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国中之国(第1页)

太极宫,甘露殿。

盛大的庆功洗尘宴已经散去,宫人们手脚麻利地收拾着残局,空气中依旧弥漫着御酒的醇香和佳肴的余味。

白日里的喧嚣与狂热渐渐褪去,夜色下的宫殿,显得格外宁静。

李世民换下了沉重的衮龙袍,穿着一身宽松的常服,亲手为李承乾斟满了一杯清茶。袅袅的茶香,伴着父子二人之间的沉默,在殿内缓缓升腾。

宴会上,程处默、尉迟宝林那帮小子,喝得满脸通红,唾沫横飞地吹嘘着自己在东瀛如何七进七出,如何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李承乾只是含笑听着,偶尔举杯,并不多言。

而那些文臣,则又是另一番光景。

以张玄素为首的一批买了“征倭债券”的官员,一个个红光满面,走路都带风。张玄素更是全程挺着腰杆,摆出一副“老夫为国分忧,些许阿堵物,不足挂齿”的高人风范,但那时不时瞟向户部尚书唐俭的眼神,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火热。谁都知道,随着一千车金银入库,征倭债券的最终价值,已经飙升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

没买债券的官员,则捶胸顿足,悔不当初,看着张玄素的眼神,活像是在看一个叛徒。

而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些真正的中枢重臣,喜悦之余,眉宇间却带着一丝深藏的忧虑。他们考虑的,已经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这笔泼天巨富,将给大唐这艘巨轮,带来怎样的风浪。

是福,还是祸?

“说说吧。”李世民将一杯茶推到儿子面前,率先打破了沉默,“在东瀛,都经历了什么?奏报上写的,终究只是军功,朕想听听,那些奏报上没有的东西。”

李承乾捧起茶杯,感受着掌心的温热。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他没有讲炮火如何洗地,没有讲京观如何耸立,也没有讲自己如何算计人心。他只是平静地,将东瀛的风土人情,将倭人的社会结构,将苏我氏的覆灭和今川义范的崛起,娓娓道来。

他讲得很平淡,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但李世民却听得心惊肉跳。

他从儿子那平静的语调中,听出了尸山血海,听出了权谋机变,更听出了一种让他感到陌生的东西——一种视万物为棋子,视国家为棋盘的绝对冷静。

这已经不是一个将领,而是一个……执棋者。

“……所以,儿臣留下侯君集,以驻军之名,行太上皇之实。又以天海为刀,行精神阉割之策。不出十年,东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