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墟,虹彩的银色漩涡囚笼缓缓旋转,如同冰冷的星云包裹着中心的炽白余烬。虹彩触须的扫描从未停止,但每一次接触都伴随着那诡异的“逻辑干扰场”,让精准的数据流产生微秒级的失真与矛盾。
1. 余烬的“反噬”:
- 虹彩囚笼的持续扫描与分析,如同无数根细针不断刺探着余烬深处熔炉血清的原始烙印。这烙印对“解析”的抗拒本能被彻底激发!
- 余烬表面那微弱的炽白光纹不再只是闪烁干扰场。其中一道最深的、几乎贯穿余烬的细微裂痕,骤然迸发出一丝极其凝聚的、肉眼无法察觉的炽白流光!
- 这流光并非能量攻击,它像一条拥有绝对穿透力的信息“蠕虫”,顺着最近的一根虹彩扫描触须,无视其液态金属的结构防御,瞬间逆向钻入虹彩网络的信息流!
2. 炽白的“寄生”:
- 警报!未知高维信息体入侵!路径:扫描通道-触须ID-3472
- 炽白“蠕虫”进入虹彩网络的瞬间,其携带的“烙印”特性——对束缚的绝对抗拒、对解析的毁灭反击、以及熔炉核心坍缩后残留的“裂变潜能”——如同剧毒的种子,在冰冷的虹彩信息洪流中找到了缝隙!
- 它没有攻击逻辑节点,而是狡猾地附着在一条传递“实验室余烬分析报告”的数据流上。这条数据流正沿着地底虹彩主干,高速涌向堡垒核心!
- 在奔流的过程中,炽白“蠕虫”开始“寄生”。它极其缓慢地抽取着流经的虹彩信息流的“结构力”,如同病毒复制自身。被它寄生的数据包,其冰冷的虹彩底色上,开始浮现出极其微弱的、蛛网般的炽白裂纹!这些裂纹本身不破坏数据,却像烙印般标记了“污染源”,并持续散发着微弱的“逻辑干扰场”。
- 错误!数据包ID-8890至ID-8900信息熵异常升高!逻辑校验失败!
- 错误:污染标记(炽白特征纹)无法清除!传播中!
3. “炽白污染”的蔓延:
- 被标记的污染数据包抵达堡垒核心,进入虹彩网络的核心处理域。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炽白裂纹和干扰场开始向邻近的、处理“几何化回响”数据流的核心逻辑区域渗透!
- 冰冷的虹彩意志立刻做出反应:
- 最高威胁警报!检测到信息层级污染(炽白特征)!
- 指令:隔离污染数据流!启动净化协议(高能信息冲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