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舞娘得了柳如烟的妙计,如获至宝,脚下生风般便去找了老鸨。
具体如何分说,柳如烟不得而知。
只知道第二日,璇玑楼便热闹了起来。
不仅孙舞娘,连平日里主管乐师的安乐师、负责舞台的周妈妈、教习诗词的徐夫人都被请到了一处,说是要商议“振兴一楼二楼大计”。
柳如烟作为“献计之人”,自然也被请去了。
“柳姑娘的法子,老婆子我已经跟老鸨细细说过了。老鸨的意思是,可行!”孙舞娘一改往日的愁容,满面红光,说话都带着一股子兴奋劲儿。
安乐师是个五十出头的妇人,平日里不苟言笑,此刻也微微颔首:“‘玲珑阁’之说,确有新意。只是这隔音与布置,怕是要费些功夫。”
周妈妈则更关心实际操作:“那‘火锅’,当真如柳姑娘所说那般美味新奇?食材采买、汤底熬制,皆需章程。”
徐夫人轻抚着茶杯,慢悠悠道:“若真能将‘玲珑阁’布置出不同主题,倒是能吸引些文人雅士。只是这名字,还需仔细斟酌。”
柳如烟起身,盈盈一拜:“各位妈妈,如烟所想,不过是些浅见。具体如何布置,还需各位妈妈共同费心。”
接下来的几日,整个璇玑楼一楼二楼都动了起来。
工匠们叮叮当当地敲打,木屑纷飞。柳如烟也未闲着,她时常被孙舞娘拉去,参详“玲珑阁”的图样,或是去后厨与师傅们讨论火锅汤底的改良。
那些个“玲珑阁”,当真按照柳如烟的设想,每一间都力求特色鲜明。
有的挂上了古画,摆上了笔墨纸砚,营造出书香气息;有的则铺上了西域风格的地毯,挂上了色彩艳丽的壁挂,点燃了特制的香料,一进去便觉异域风情扑面而来。
往来的客人看到一二楼大动土木也是十分好奇,仔细一问得知是即将推出新样式,口口相传,更是起到了宣传效果。
这日,柳如烟从后厨出来,想着去看看“玲珑阁”的布置进度,从后院穿过。
后院平日里多是堆放杂物,还有一排下人住的矮房和柴房。
刚走到一间柴房附近,柳如烟隐约听到一丝微弱的呻吟声。
她停下脚步,侧耳细听,那声音断断续续,带着压抑的痛苦。
“有人吗?”柳如烟试探着问了一声。
柴房里静了一瞬,随即那呻吟声似乎更低了些。
柳如烟推开虚掩的柴房门,一股霉烂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