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布局(3)(第1页)

“户房吏员?”李通判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手指在光滑的桌面上轻敲。恩施县是武昌府下辖县,户房掌管一县钱粮、户籍、田亩赋税,虽是最基层的胥吏,却也是盘根错节、是地方实权运作的关键环节。他没想到秦思齐所求竟是这个,而且一开口就是两个!更没想到他如此直接。

“正是。”秦思齐语气肯定,前任县令贪墨伏法,县衙吏治虽经整饬,然根基未稳。学生深知,政令通达,首在得人。户房执掌钱粮命脉,尤需可靠之人。

学生并非为私利,乃是为恩施新垦之茶田、新修之水利能长久惠民,需有明晓事理、忠于职守之人在其位,方能使良政不堕,善款得用,百姓真正受益。

他话语清晰,条理分明,直接将所求与地方治理、民生福祉挂钩,点明了换掉县令但基层吏员未彻底清理的隐患,也表明了自己推动茶田水利的初衷。(做官要虚伪,所以讲这些大道理,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李通判沉默着,目光如炬,审视着秦思齐。书房内一时落针可闻。过了片刻,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压力:“所求之职,关系匪浅。你所荐之人,可堪信任?能担此任?”

秦思齐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回答:“大人所信者,非吏,乃学生秦思齐!所荐之人,必忠诚勤勉,恪守本分,一切以大人之令、百姓之利为先!若有差池,学生愿一力承担!”

他没有提李文焕,而是将所有的信任关系,都牢牢系在了自己身上。他知道,此刻,唯有自己的担当和分量,才能取信于这位务实的通判。

李通判眼中闪过一丝异色,将责任和信任的纽带紧紧系于他自身,这份担当和自信,远超一个年轻秀才的范畴。

他沉吟片刻,话锋一转,似乎跳开了吏职的话题:“听闻恩施茶田已成规模,那‘老树玉露’更是稀罕。后续茶园经营,你心中可有规划?岁入几何?”

秦思齐知道这是考校,也是衡量他是否真有统筹地方事务的眼光。他从容应对,条分缕析:

“回大人,茶园经营,首重品质与销路。学生规划有三:

其一,定品分级。其二,技艺传承。其三,广开销路。此乃学生粗略之见,具体尚需李通判等人与赵家细商。”

他侃侃而谈,思路清晰,数据预估虽保守却显务实。

李通判静静地听着,手指停止了敲击。待秦思齐说完,他脸上并无太多表情,眼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他没有对秦思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