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韩侂胄北伐和史弥远弄权(第1页)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赵昚(shèn)把皇位传给儿子赵惇,是为宋光宗。这一年,在临安的韩府里,一个中年人正对着铜镜整理官帽,镜中人三角眼、鹰钩鼻,一脸精明相,此人便是韩侂胄(tuō zhòu)。此时的他不过是个知合(gé)门事,负责皇帝仪仗传达,官不大,但背景却吓人——他是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更是宋高宗吴皇后的外甥,光宗李皇后的表舅。

韩侂胄的发家史,堪称南宋版“外戚进阶指南”。他爹韩诚娶了吴皇后的妹妹,这层关系让他从小就混在宫里。宋孝宗时期,他靠着这层裙带关系,先后做过合门祗候、宣赞舍人等官职,都是些接近皇帝的闲差。但韩侂胄不甘心只做个“皇亲国戚”,他眼里盯着的,是朝堂上那些大佬的位置。

光宗即位后,这位皇帝有点“妻管严”,李皇后性格强悍,经常干预朝政。韩侂胄看准机会,拼命巴结李皇后,成了皇后身边的红人。但真正让他飞黄腾达的,是一场宫廷政变——绍熙内禅。

光宗即位没几年,就得了精神病(一说抑郁症),时常疯疯癫癫,甚至不敢去给孝宗请安。孝宗死后,光宗又不肯主持丧礼,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关键时刻,韩侂胄找到了吴太后(此时已是太皇太后),联合宗室赵汝愚,策划让光宗禅位给儿子赵扩,是为宋宁宗。

这场政变中,韩侂胄跑前跑后,充当了吴太后和赵汝愚之间的传话筒。但事成之后,赵汝愚做了宰相,却只给韩侂胄升了个宜州观察使。韩侂胄不干了:“我这么大功劳,就给个芝麻官?”赵汝愚还甩下一句名言:“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宋史·韩侂胄传》)意思是我是皇族,你是外戚,外戚怎么能谈功劳?

这话彻底得罪了韩侂胄。从此,两人结下梁子。韩侂胄利用自己接近宁宗和吴太后的便利,不断在皇帝面前说赵汝愚的坏话,说他“以宗室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宁宗本就没啥主见,被说得多了,便在庆元元年(1195年)罢免了赵汝愚,将他贬到永州(今湖南永州),赵汝愚后来在路上病死。

赶走赵汝愚后,韩侂胄并没有满足。他知道,要想长期掌权,必须清除异己。当时赵汝愚的支持者大多是理学家,比如朱熹、彭龟年等,韩侂胄就给他们扣上“伪学”的帽子,说他们的学问是假的,思想有害。庆元二年(1196年),朝廷正式公布“伪学逆党”名单,朱熹、陆九渊等五十九人上榜,这就是历史上的“庆元党禁”。一时间,理学人士被打压,朝堂上只剩下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