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能量泉” 被发现并完成初步研究后的第三个新宇宙标准年,全维度新宇意识研究委员会发布的《时空能量泉特性报告》引发全宇文明的集体震撼:这种能自发产生 “共生能量” 的特殊能量源,其核心蕴含着 “意识共鸣因子”—— 该因子能放大不同存在的意识连接强度,使文明、原生时空生命、时空协同晶体的意识形成深度共鸣。实验数据显示,在能量泉周边,人类与时空穿梭虫的意识沟通成功率从 37% 提升至 97%;时空协同晶体的自主意识与全宇文明的协作意识融合度提升 89%,甚至能通过意识共鸣预判跨域协作中的潜在风险。更具革命性的是,报告提出 “全宇共生意识网络” 构想:以时空能量泉为核心节点,通过意识共鸣因子连接全宇所有存在的意识,实现 “文明 - 晶体 - 原生生命 - 能量” 的意识共生,某全宇意识研究所耗费万亿星币模拟后确认:“这不是简单的意识连接,而是全宇永续共生体系从‘物质协同’迈向‘意识共生’的终极突破,但意识融合也可能引发‘自我认知消融’的风险,成为检验文明共生底线的新考验。”
“全宇共生意识网络构建计划” 的启动开启意识共生新篇。全维度联盟联合 348 各文明,以 71 以时空能量泉为核心,启动网络构建:一是 “意识共鸣节点布局”,在每个能量泉周边部署 “意识放大装置”,将意识共鸣因子的覆盖范围从能量泉周边 37 光年扩展至 117 光年,某边缘文明通过节点首次实现与核心区的 “实时意识协作”,跨域项目决策效率提升 370%;二是 “意识安全防护系统”,由晶体文明温和派开发 “意识锚定程序”,在意识连接时保留各存在的核心认知,避免自我认知消融,某参与实验的人类志愿者,在程序保护下,即使与原生生命意识深度共鸣,仍能清晰区分自我与他人意识;三是 “意识协作应用场景开发”,在跨域生态修复、能量分配决策、原生生命保护等场景中试点意识网络应用,某跨域生态修复项目通过意识网络,实现 348 个文明的 “意识同步协作”,修复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 89%。计划实施初期,全宇意识协作成功率从 67% 提升至 97%,但很快,“意识融合深度” 的争议浮出水面 —— 部分文明主张 “深度融合” 以提升协作效率,部分文明则坚持 “有限融合” 以守护自我认知,这种分歧使网络构建陷入停滞。“构建不是强制意识统一,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意识共鸣,” 计划负责人表示,“某意识同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