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赏赐(第1页)

户部那位官员,看着虽然初期投入不小,但后期维护成本几乎为零、且效果卓著的水泥堤段。

终于也在账本上默默写下了一句批注:“虽初制所费稍昂,然一劳永逸,长远计,实大为节省。”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沿着黄河两岸飞速传播。邻近州县的河官纷纷前来观摩,看到那坚固的灰色堤岸,无不啧啧称奇。

姜淮站在黄河堤上,望着脚下那由他亲手推动诞生的、与奔腾黄河顽强对抗的灰色“长城”。

听着耳边汹涌的水声和人们兴奋的议论声,心中百感交集。多日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他知道,水泥,终于在黄河的洗礼中,站稳了脚跟。一场真正的工程变革,即将以这里为起点,席卷整个大河上下。

而他脚下的路,也将通向更广阔、也更复杂的未来。奏报成功的文书,他已拟好,只待发出。

紫宸殿内,灯火通明。皇帝正批阅着奏章,眉宇间带着一丝惯常的凝重。

黄河虽未到汛期,但各地的水情奏报已然增多,令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当值太监轻手轻脚地呈上一份密封的奏匣,低声道:“陛下,工部员外郎姜淮八百里加急呈报,自河南十里堡黄河工段发来。”

皇帝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姜淮……水泥……他立刻想起了那个数月前在金殿上侃侃而谈、后又多次密折陈述进展的爱卿。

此刻传来加急奏报,是成?是败?他放下朱笔,接过奏匣,亲手开启。

奏章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姜淮那工整而略显瘦硬的字迹。

皇帝迅速浏览着,脸上的神情逐渐发生变化。

起初是平静,随即转为专注,当看到“水泥护岸经受水涨冲刷,岿然不动,远胜邻段传统工法”等字句时。

他的眼眸骤然亮起。他看得极其仔细,尤其是附上的数据对比:抗冲刷能力提升几何、工期缩短几成、预计维护成本下降多少……

甚至还有当地河工首领钱同知的证词画押,以及户部随行官员关于长期经济效益的初步肯定。

字里行间,没有浮夸的请功,只有扎实的数据、客观的描述和审慎的乐观。但这恰恰是最有说服力的!

“好!好!好!”

皇帝猛地一拍御案,连道三个“好”字,洪亮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吓了周围内侍一跳。

他霍然起身,手持奏章,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和兴奋,来回踱步。

“化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