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衙正堂,庄严肃穆。
“威武”的牌匾高悬,两边的楹联写着“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真是莫大的讽刺。
陆通大马金刀地坐在主位上,刻意营造出一种审案的威压气势。
徐飞却毫不在意,自顾自地在客座上坐下,甚至还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堂上的陈设。
这让陆通准备好的一肚子下马威,全都憋了回去,不上不下,十分难受。
他给师爷张文远使了个眼色。
张文远心领神会,从一个木匣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张泛黄的纸。
“徐大人,请看。”
张文远将那张纸平铺在徐飞面前的桌案上,脸上带着一丝得色。
“这便是当年方牝(方老先生的名字)向县衙借贷的文书。”
“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还有我们县衙的朱印和他自己按下的手印,做不得假的。”
徐飞的目光落在那份所谓的“文书”上。
借贷五十两,月息三成,利滚利。
条款清晰,数额明确,下面盖着鲜红的县衙大印,借款人处,还有一个略显凌乱的红色指印。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无懈可击。
演得不错。
可惜,漏洞太多了。
这份文书,纸质粗劣,是本地最常见的那种草纸,墨迹却用的是上好的徽墨。
一个连笔墨纸砚都要借钱的穷酸秀才,会用这么好的墨来签一份卖身契?
陆通看着徐飞像模像样地检查文书,心中暗自冷笑。
一个八岁的娃娃,装什么大人?你能看出什么门道?
他端起茶杯,呷了一口,准备欣赏徐飞黔驴技穷的表情。
然而,徐飞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手里的茶杯,差点没端稳。
“陆大人,这份借贷契约……似乎有些不合规矩啊。”
“哦?”陆通眉毛一挑,“有何不妥?”
“据我所知,我朝承天三年,吏部与户部曾联合下发《民间契约标准规程》,其中对各类借贷文书的格式、必要条款、见证人签押等,都有明确规定。”
“为的是防止地方豪强利用契约陷阱,欺压百姓。”
徐飞困惑道:
“可是你这份文书,无论从行文格式,还是条款设置上,都与朝廷颁布的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