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铭
张载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
齐得十二,田生献筹。
矧兹狭隘,土之外区,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
形胜之地,非亲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
山河之固,见屈吴起。
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自古迄今,天命靡常。
凭阻作昏,鲜不败亡。
公孙既灭,刘氏衔璧。
覆车之轨,无或重迹。
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
赏析:
《剑阁铭》是西晋文学家张载的作品,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剑阁的雄伟险峻,并阐述了以史为鉴、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思想内容
1. 描绘剑阁形胜,凸显战略地位
- 开篇“岩岩梁山,积石峨峨。远属荆衡,近缀岷嶓。南通邛僰,北达褒斜。狭过彭碣,高逾嵩华”,作者从多个角度刻画剑阁。先写梁山巍峨、岩石堆积,展现其雄伟外观;再点明其连接荆衡、岷嶓等山脉,沟通南北要道,强调地理位置关键;又通过与彭碣、嵩华对比,突出其狭窄与高峻。“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进一步强化剑阁险要,使之成为蜀地的坚固门户与战略要冲。
2. 总结历史教训,强调德政重要
-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闭由往汉,开自有晋”,作者指出剑阁在不同世道中的作用变化,世道混乱时易被叛逆者利用,世道清平则顺畅通行,且以汉闭晋开为例说明。接着列举秦国凭借险要崤函并吞诸侯、齐国田生借地势出谋划策等典故,表明地势险要的重要性。但随即笔锋一转,借武侯诸葛亮对剑阁地势的态度,以及吴起对山河险固的观点,引出“兴实在德,险亦难恃”的核心思想。以楚国恃洞庭之险、晋国恃孟门之险却最终灭亡,公孙述、刘禅因凭险作恶而败亡为例,强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