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何劭《游仙诗》(第1页)

游仙诗

何劭

青青陵上松,亭亭高山柏。

光色冬夏茂,根柢无凋落。

吉士怀真心,悟物思远托。

扬志玄云际,流目瞩岩石。

羡昔王子乔,友道发伊洛。

迢递陵峻岳,连翩御飞鹤。

抗迹遗万里,岂恋生民乐。

长怀慕仙类,眇然心绵邈。

……

赏析:

何劭的这首《游仙诗》,借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展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精神超脱的追求,在文学表达与情感内涵上独具魅力。

一、主题意蕴

1. 对高洁品质的崇尚:诗歌开篇以陵上松和高山柏起兴,松、柏冬夏繁茂、根柢不凋,象征着坚定、高洁的品质。诗人借此表达对具有这种品质之人的赞誉,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高尚道德和精神境界的崇尚,暗示追求仙游并非单纯向往奇幻生活,更是对超凡精神品质的追求。

2. 对精神超脱的向往:诗中通过“吉士怀真心,悟物思远托”描绘贤士追求高远寄托的心境,以及对王子乔修道成仙、御鹤遨游的羡慕,表达了对超脱尘世、摆脱世俗束缚的渴望。在魏晋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试图在精神层面寻找一片净土,游仙成为摆脱现实困境、实现精神自由的象征。

3. 对世俗享乐的摒弃:“抗迹遗万里,岂恋生民乐”明确表明仙人超脱尘世,不贪恋凡人之乐,也体现诗人的态度。这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世俗功利、享乐的反思与摒弃,追求更为纯粹、高远的精神境界。

二、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的运用:以松、柏起兴,不仅描绘出其坚韧、常青的外在形象,更象征着高洁品质,为全诗奠定追求高尚、超脱基调。这种比兴手法,使诗歌开篇即富有深意,引发读者联想,将自然之物与人物精神追求紧密联系。

2. 用典巧妙:引用王子乔在伊洛修道、御鹤遨游的典故,简洁而生动地展现仙人超凡生活,使诗歌充满神话色彩。典故的运用,既丰富诗歌内容,又直观表达诗人对仙人境界的向往,增强诗歌文化底蕴与表现力。

3. 情景交融与意境营造:诗中虽无大量景物描写,但通过“扬志玄云际,流目瞩岩石”等句,将人物的志向、目光与广阔天空、岩石相结合,营造出开阔、高远意境。诗人对仙游的向往融入其中,情景交融,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精神追求的宏大与深远。

4.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