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生让小秘书给他写一篇《关于陇西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社论,目地不是给报刊投稿,而是准备带上这篇文章回陇西,谒见乔省长。
这是关系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转型的宏观形势分析,也是陈俊生首次利用“先知”的身份,为执掌一省经济大权的老丈人建言献策。
除此之外,陈俊生还打算给老丈人递刀子!
沈军和丁涛想斗垮老乔,让乔家的日子不好过,陈俊生准备以身入局,揭沈军和丁涛的老底,让他们两家的日子没法过。
“当初根基太浅,为了拿回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要玩命才行,现在…乔、齐、林、宋四家,全都团结在我身边,我的剑未尝不利。”陈俊生心里想了想。
不过话说回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计划经济时代的价格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陈俊生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先把改革思路带回东江地区,让徐专员把把脉,再做定夺。
“这篇文章,是你写的?”
9月17日下午两点,一向极少在地区行署露脸的陈副秘书长,带着一篇经济改革方面的激进文章出现在专员办。
中午刚参加完饭局,醉意微醺的徐专员打起十二分精神,戴上眼镜仔细研读,认真对待。
“是的。”
陈俊生点点头,说:“文中有许多理论不成熟或者存在纰漏的地方,想请徐专员帮忙斧正。”
徐专员没说话,抬手推了推老花镜,低头逐字逐句的默读陈俊生这篇文章里的核心内容:
“城市商品价格实行全面市场化,部分大宗商品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激进,太激进了。”
徐光宗看得心惊肉跳,面色却平静如水,抬眼盯着陈俊生瞅了片刻,微笑问了句:“你这文章,原本应该是打算绕过地区,直接递到省里去的吧?”
“确实有这想法。”
陈俊生在徐专员面前没必要藏着掖着,毕竟标题涉及到的是陇西省,他故意暴露出来这点小心思,当然逃不过老爷子的火眼金睛。
“这篇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大主流经济理论方向,点出国内价格机制改革的迫切性,用扎实的经济数据和社会调研作为论点支撑,以此提出非常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改革举措,有理有据,文采斐然。”
徐专员先表扬,然后脸色严肃起来,话锋一转:“但是,经济问题是最大的ZZ问题,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