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看过疯狂空间(第1页)

老窑坊的陶色

豫西的伏牛山脚下,有个叫陶土坡的村落。村子背靠赭红色的山崖,崖下的黄土里藏着细腻的陶土,是做陶器的上好原料。村中央的空地上,立着一座馒头状的土窑,窑口的砖石被烟火熏得乌黑,旁边堆着些晾晒的陶坯,风吹过,带着泥土的腥气和草木的焦香——那是老窑坊独有的味道。窑坊的主人姓秦,是位年近七旬的老汉,村里人都叫他秦窑匠。秦老汉做了一辈子陶器,手掌被陶土磨得厚实,指甲缝里总嵌着黄褐的泥,却能把普通的陶土捏出万千形态,经窑火一烧,就成了带着窑变的陶罐、陶碗,既实用又透着股拙朴的美。

这年处暑,伏牛山的核桃刚挂满枝头,秦老汉正蹲在陶土堆旁,用木槌捶打陶土。陶土要捶得细密,才能去掉里面的沙粒和气泡,他捶得汗流浃背,木槌落下的“砰砰”声,和远处的蝉鸣混在一起,像首粗犷的歌。“这土得有韧劲,”他对蹲在旁边的少年说,“捶不匀,拉坯的时候就会裂,就像和面,得揉到了,蒸出的馒头才筋道。”

少年叫石头,是秦老汉的孙子,放暑假来窑坊帮忙。他手里拿着块小陶土,学着爷爷的样子揉捏,可陶土总不听使唤,要么捏成个歪歪扭扭的球,要么裂开一道缝。“爷爷,这土咋这么硬?”

秦老汉放下木槌,拿起石头手里的陶土:“得加水醒,像人睡觉一样,让土吸足了水,才软和。”他把陶土放进陶盆,加了点清水,用手反复揉捏,直到陶土变得像面团一样柔软,能在手里随意变形。“你看,这样才叫‘熟泥’,拉坯的时候才听话。”

石头学着爷爷的样子和泥,手上、胳膊上都沾满了黄褐的陶土,像只刚从泥里爬出来的小猴子。秦老汉看着他,眼里的皱纹笑成了花:“玩泥巴不怕脏,怕的是不用心。咱这手艺,靠的就是手上的感觉,心到了,手就到了。”

窑坊里的转盘是最老式的,用脚蹬着转,“吱呀”作响。秦老汉坐在转盘前,把一块熟泥放在中心,脚一蹬,转盘慢悠悠地转起来。他双手蘸着水,捧着陶泥,拇指从中心按下去,慢慢向外推,陶泥在他手里渐渐升起,变成一个圆筒状,再用手指捏出颈口、腹部,转眼就成了个圆润的陶罐坯。“这叫‘拉坯’,”他边做边说,“力道要匀,转盘转得快,手就得稳,不然坯子就歪了。”

石头看得眼睛发亮,也想试试。秦老汉让他坐在转盘前,自己在旁边扶着他的手,教他感受陶泥的力度。可石头的手总抖,要么把陶坯捏扁了,要么捏出个歪脖子,折腾了半天,连个像样的碗坯都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