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朱棣的惩罚,不出意外就是在某些政策上让步。
比如取消朝中文官集团一直上奏疏的取消下西洋,重新开启更严厉的海禁。
下西洋被朱棣视为是补充国库的一条重要财政手段,同样也是为了宣扬国威的重要途径。
若是下西洋无法实施,今后朝中的那些大土木、外加一系列的计划,全部都要因此耽搁。
这是朱棣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这一刻,朱棣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舆论话语权的重要之处。
谁掌控了舆论话语权,谁就能够将错的说成对的,假的说成真的。
虽然没有改朝换代的能力,但却能达到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
而且其中的所有危害,全部由天子一人承担,掌握舆论话语权的人只负责收取利益即可。
朱棣脑海中想起了陈羽和夏原吉之前在院落当中,验证天人感应学说真伪的事情。
他不相信这千年以来,天下间没有一人咒骂过苍天。
肯定有。
但是天人感应学说依旧坚挺,这足以证明儒家控制舆论话语权,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效。
换一句话来说,以朝廷和皇权目前的势力,无法铲除天人感应学说。
该死!
若是儒生叛乱就好了。
那么自己也不用如此纠结,直接带着五十万大军杀过去即可。
到那个时候,管儒家的百万儒生是不是凑齐了百万军队,也敢铆足了劲,拼他一个你死我活。
可是刀剑在这一场言语上的争夺,失效了!
陈羽轻轻的笑了笑,淡淡的说道:
“找一个不亚于具有儒家影响力的势力,去和儒生针对天人感应学说辩论,这个势力不适合皇权,同样也不适合朝中的官员。”
“毕竟皇权在这方面,依靠的是文官集团,那些文官集团大多都是受过儒家文化影响,才获得了如今的地位。”
“也就是说,文官集团几乎都是儒家框架之下的受益者。那么辩论的时候,是心系儒家还是皇权呢?”
“说不定,论证的时候,还会放水,不仅故意输给参加辩论的儒生,还会进一步增加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力!”
朱棣眉头紧锁。
皇权之下的文官集团不选,那么还能选择谁?
在朱棣的认知中,在影响力方面能和儒家对抗的只有皇权。
皇权之下能够派出的辩论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