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太和殿奏报定国策1(第1页)

深秋的华夏朝,太和殿外的汉白玉栏杆凝着薄霜,殿内却暖意融融。三足青铜鼎中炭火噼啪作响,檀香袅袅缠绕着梁柱上的盘龙雕刻,映得“国泰民安”的匾额愈发庄重。参与接收难民的各部门负责人皆身着朝服,按品级分列两侧——户部的灰蓝、军部的玄黑、教育部的月白、农业部的赭黄,像一幅规整的色谱,手中或攥着账本,或捧着图纸,指尖因紧张而微微泛白,静候大王与王子陈胜的问询。

大王身着十二章纹明黄龙袍,端坐于须弥座上,腰间玉带镶嵌着七彩宝石,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三月前,各境灾民如潮水般涌来,诸卿临危受命,各司其职,终解流民之困。今日召诸位回朝,便是要听一听这三个多月的实情——人口数量、居住安置、民生保障、军备建设,皆要一一奏来,不得有半分虚言,更不许粉饰太平!”

话音刚落,户部部长刘海便率先躬身出列。他年近四十,鬓角已染霜白,手中捧着本厚如砖块的账册,封面用朱砂写着“华夏国人口与户籍册”,指尖因常年拨算盘而磨出的厚茧清晰可见:“启禀大王、王子,臣刘海,谨奏户部之事。截至昨日卯时,我朝共接收难民三万一千七百九十二人,其中南境流民占六成,多为祥阳县、保康县等受灾严重之地的农户;中境流民占三成,以织户、工匠为主;东境、北境各占半成,多是逃荒的渔民与牧民。后续每日仍有零星流民前来,多为拖家带口者,臣已令各商栈照旧接应,不得推诿。”

他翻开账册,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滑动,每一个数字都念得清晰有力:“若论全国总人口,臣需细禀——除新收的三万余难民,朝廷推行的‘添丁奖’已见成效:凡生育子女者,连领三年每月可领半石粮,赋税减免等政策。此政策推行将近一年,一年间共诞新生儿九千一百六十四人,比去年同期多了三成,其中流民家庭诞子一千三百余人,足见流民已渐生归属感。再加长期收留的难民与赎买的奴隶转化,目前全国人口共计二十六万五千三百七十八人,较年初增长近五成,创下我朝开国以来的最高纪录!”

陈胜微微前倾身子,目光落在账册上的红圈标记处:“刘大人,这三万多难民中,十六至四十五岁的青壮有多少?奴隶转化为编户后,土地分配是否到位?”

刘海连忙躬身回道:“回王子,难民中十六至四十五岁青壮共一万八千六百二十三人,占比近六成,其中会打铁、织布、耕种等手艺者四千余人;奴隶转化方面,今年共从东境、北境赎买奴隶两万三千人,其中八成已登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