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高山卫!(第1页)

也先在大同城外吃了闭门羹,灰头土脸地率军后撤时,次子阿失帖木儿的捷报恰如雪中送炭。

兀良哈部几千精骑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开,瓦剌军中低迷的士气立刻回升了几分,尤其是那批缴获的粮草辎重,让大军重新有了生气。

更重要的是,战利品中的甲胄兵器填补了装备缺口——也先最精锐的一万五千精骑,竟做到了人人披甲、个个有刀,连马鞍上都挂着崭新的箭囊,也先重新燃起了南下的野心。

他在野狐岭的营帐里对着地图琢磨了三日,终于下定决心整顿队伍。那些被强征来的老弱杂兵被尽数遣散,只留下能战的青壮,也先望着被遣散士兵消失在风雪中的背影,心中满是悔意——当初为了虚张声势强行征兵,以为能吓住大明,如今才明白这招对朱瞻基根本没用,反而拖累了大军的机动性。“留着这些累赘,迟早被明军一锅端。”他对亲卫冷哼道,手中的狼头刀柄被攥得发白。

精简后的瓦剌大军反而显出几分精锐之相。也先命阿失帖木儿率两万大军进攻高山卫,自己则坐镇中军整顿后勤,囤积的粮草被重新分装,伤兵得到救治,战马喂上了精饲料。他选择高山卫绝非偶然——这座卫所位于长城沿线的薄弱处,一旦攻破,瓦剌骑兵便能迅速南下,从长城疏漏处绕至大同后方,到那时明军主力将腹背受敌,之前的溃败或许能一举挽回。

十月初五的清晨,塞北的寒风卷着残雪,阿失帖木儿的两万大军已兵临高山卫城下。一万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马蹄踏在冻硬的土地上发出沉闷的轰鸣;一万步卒则推着云梯、扛着盾牌,在骑兵两侧展开,灰黑色的阵列在荒原上铺开,像一条伺机而动的巨蟒。

阿失帖木儿勒马立于阵前,年轻的脸上满是倨傲,他身后的狼头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已预见胜利的荣光。

但他不知道的是,朱瞻基麾下的“夜不收”探马早已将瓦剌的动向摸得一清二楚。这些潜伏在荒原上的斥候,披着与雪地同色的伪装,连呼吸都刻意放缓,将阿失帖木儿的兵力部署、进军路线尽数传回宣府。朱瞻基当机立断,命成国公朱勇率三万精锐驰援高山卫,务必守住这个咽喉要道。朱勇抵达后没有丝毫懈怠,连夜加固城防,更将明军最新演练的复合骑兵战术带到了战场。

当瓦剌骑兵发起第一波冲锋时,迎接他们的不是传统的明军步阵,而是三千列阵待发的精骑。这些骑兵并未像往常一样挥刀冲锋,而是以“三人为伍”的奇特阵型展开:甲兵身背燧发枪与弓箭,枪身闪着金属的冷光;乙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