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琰不假思索道:“太祖、太宗皆是开国雄主,马上得天下,武功赫赫,威加海内,群臣自然慑服,不敢违逆。”
陆临川点点头,却没有顺着他的话继续说,而是道:“陛下所言只言明了表象。”
姬琰略感诧异,急忙追问:“哦?其中另有玄机?”
陆临川沉声道:“太祖、太宗威望之隆,固然源于开疆拓土、平定天下的不世之功。”
“然则,打江山非一人之力可成,倚仗的是追随左右的勋贵与掌控如臂的强兵!”
“君王若无牢牢掌握之军队,若无忠心耿耿、能征惯战之勋贵作为支撑与制衡,则威权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此乃其权势根基所在!”
“陛下若欲真正威临天下,以雷霆万钧之势整饬吏治,震慑百官,令宵小不敢妄动,首要之务,便是打造一支绝对忠诚、战力可恃的新军!”
“若能择选心腹良将,统御此军,再打几场提振国威的胜仗,则陛下之声威必然如日中天!”
“届时,挟煌煌军威以推行政务,阻力必将大减。”
姬琰听得心潮澎湃。
他没想到一个科举出身的文官,竟能如此直白地点明军队和勋贵力量对于皇权的重要性!
这更印证了陆临川的务实与忠心,已与其他文官分道扬镳。
大虞开国之初,勋贵集团强盛,与文官在朝堂上分庭抗礼,皇帝居中制衡,权势自然稳固。
可惜承平日久,勋贵腐朽,卫所糜烂,五军都督府形同虚设,兵权尽归兵部,文官势力才得以空前膨胀,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这也是他寄希望于魏国公整顿京营的原因,只可惜……勋贵中最后一位公认的柱石人物,也于不久前薨逝了。
一念至此,姬琰心中亦不免感到一阵无力。
他叹道:“爱卿所言,切中肯綮!朕亦深知兵权之重。”
“只是……勋贵之中,实难觅可堪大用之才。”
“再者,编练新军,打造强兵,所需钱粮更是繁巨,国库空虚至此……”
他面露难色。
陆临川宽慰道:“陛下,天下之大,人才辈出,良将未必尽出勋贵之门。”
“朝廷可于勋贵子弟、边军宿将乃至民间武勇之中,广选良才,授以新法,严加训练。”
“假以时日,未必不能练成劲旅。”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持之以恒,终有所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