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临川略一沉吟:“张总督此人,臣略有耳闻,对朝廷忠心可鉴,素有务实清廉之名。”
“其屡屡催饷,当非故意夸大其词。”
“前线恐怕确实窘迫至极,军饷粮秣皆缺。”
姬琰眉头深锁,忧虑之色更浓:“陕西战事若败,无疑会大助贼寇气焰,更打击朝廷威信。”
“届时辽东女真若再生异动,局势就真的危急了。”
“朕已令户部再次去各地征调粮款,但……”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收效甚微,各地府库空虚,实无粮可调。”
“东南富庶之地,也已有了民乱迹象,再行加派赋税,无异于火上浇油……”
“怀远,国债之事,刻不容缓了!”
陆临川微微一叹。
大虞的境况,朝廷与百姓困顿不堪,天下财富泰半聚于勋贵、士绅、巨贾之手。
前几朝对百姓敲骨吸髓,如今遭到反噬,非但不能继续盘剥,反而要不断投入赈灾抚民。
皇帝的威权不足以支撑他对权贵阶层强行开刀。
变法周期长,见效差……
发行国债,确实是当下唯一可行又相对温和的权宜之计,但也不是那么顺利。
他抛开繁杂思绪,振作精神,回应道:“陛下,臣今日觐见,正为此事。”
“国债发行诸事,已筹备得差不多了,只有一事,比较棘手。”
姬琰身体微微前倾:“怀远速速讲来。”
陆临川答道:“虽有《民声通闻》引导舆论,国债在民间的声誉或许会好转,但此后即便一切顺利,国债交易所在京师挂牌成立,那些稍有积蓄的百姓,出于谨慎观望,初期购买热情必定不足。”
“所以,前期必须让富庶之家积极主动地带头认购,形成声势,才能带动后续百姓跟风购买,国债发行方能一炮而红。”
“然则,朝中显贵既持反对态度,他们自身及其背后的巨商,便绝不会率先下场。”
“如此一来,国债开售初期,场面恐将十分低迷冷清,于大局极为不利,不得不防。”
姬琰缓缓颔首:“这正是朕所担忧之处,怀远可有应对之策?”
陆临川语气坚定:“有。”
“哦?”姬琰的心绪竟瞬间安定,“快说说。”
陆临川条理清晰地陈述:“其一,可令内廷侍臣,以陛下名义,密谕在京宗室、勋贵之家带头认购,以为表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