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那就请子瑜兄拭目以待(第1页)

白景明闻言一愣。

怀远是新晋翰林,前途无量,竟也想着要做生意?

看来真的是被昨夜祸事整得手头窘迫了。

大虞律法明令禁止官员经商,但陆家宅院如今还住着怀远的舅舅一家人,倒也不是问题。

于是他兴致勃勃地问:“怀远要做什么生意?

陆临川目光落在那盘盐焗鸡上,清晰地吐出那个字:“盐。”

白景明一惊,竟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

盐是暴利,但大虞的盐政很复杂。

天下所有盐场都被朝廷把持着,商人想要拿货贩盐,只能想办法拿到盐引,否则就是私盐,普通人一旦沾上,抄家灭门都是寻常事。

开国时,商人可以通过向九边重镇运输粮草物资来换取盐引,谓之“开中法”。

后来,边关局势相对稳定,物资没有那么紧缺了,朝廷便改用了“折色法”,即商人直接花钱向朝廷购买盐引。

不过,到如今,虽然两种方法都在用,但朝政腐败,每年的盐引份额早已被那些有权贵支持的大商人瓜分,普通人只能向他们购买,价钱往往会贵很多。

这里面水太深,利益几乎都被分配完了,新人想要挤进去,难如登天。

思索了片刻,白景明劝道:“怀远,贩盐怕是有些难。盐引都被权贵和他们的白手套把持着,针插不进,水泼不入。我家虽然有两淮盐引,但数量太少,根本不够看。”

“若想在京师附近贩盐,还得拿到长芦盐引,这里面的门门道道就更是盘根错节了。为了你的官声清誉,还是不要去碰这烫手山芋。”

白景明的担忧,陆临川自然清楚。

但他并不是要直接去拿盐引,搞大宗盐引交易。

因为他设想中的食盐提纯工艺很复杂且很费时间,以目前的简陋条件,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

所以,他暂时的计划是,避开盐引争夺,先从有资格贩盐的盐商那里购买粗盐原料,自己进行加工提纯,搞小规模、高品质的食盐零售。

等这零售模式稳定运行,积累起口碑和初步的资本之后,再扩大生产规模。

那时,甚至可以拉皇帝和权贵入伙。

如果一切顺利,完全可以打造一个以这种新式精制食盐为核心纽带的、强大的利益团体……

于是,他解释道:“子瑜兄误会了。我不是要去争抢盐引,搞大宗生意。我只是想从盐商手里进些粗盐原料,自己加工提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