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技术考核阅卷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王主任揉了揉发涩的眼睛,放下手中一份答得中规中矩的试卷,对负责初审的卫高工说:“把陈青禾的卷子拿来我看看。这小子今年就搞出了‘争气泵’和‘脱谷机’两项实用发明,还改良了联合机,脑子活络,就是不知道理论基础扎不扎实。”言语间带着一丝对“好苗子”的期待和考察。
卫高工很快将那份试卷递了过来,他先快速扫过前面的基础题和那道犁铧题,微微点头,解答清晰准确,优化建议也切合实际,体现了扎实的功底和项目经验。翻到论述题部分,王主任的眉头渐渐拧紧,嘴角不受控制地抽动了一下。
“……机器在粘重土壤中易倾覆是主要矛盾(对立统一),行走机构强度不足是次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优化底盘结构),次要矛盾(加强关键部位)才能更好解决……”
“……每一个小改进(量变)……积累起来(质变)……从‘能用’变成‘好用’……”
“……最初的设计方案被现实问题(粘重土壤趴窝)否定了……经过实践摸索和优化(否定之否定),产生了更可靠、更高效的新方案……”
“这小子……”王主任哭笑不得地摇摇头,放下笔揉了揉太阳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把唯物辩证法跟修拖拉机底盘硬绑在一起,倒也算……别出心裁?”虽然论述粗粝直白,充满了技术员的“土味儿”,但字里行间那股子从实际项目里摸爬滚打出来的韧劲,却又让人无法完全否定。他提笔在题头批了个“观点朴素,联系实际尚可”,勉强给了个中档分。
当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那张潦草的发动机概图和下面三个大字“劲儿大!省油!耐用!”时,先是愕然,随即眉头紧锁,这小子把附加题答出来了。这图……太简略了,线条匆忙,结构变形严重,简直像应付差事!但那些标注……
“DOHC?液压挺柱?高压共轨? ECU?喷油器? Turbo? VGT?……”
每一个标注后面那个巨大的问号,可这些名词组合在一起,指向的是一种王主任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过的发动机架构!他心脏猛地一跳,再也坐不住,抓起试卷就冲出了办公室。
“李工!李总工!”王振华几乎是撞开了总工程师办公室的门。
李为民正在看一份报告,抬头看到王振华急切的样子和他手里的试卷,有些意外:“振华?什么事这么急?”
“您快看看这个!青禾那小子答的附加题!”王振华把试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