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底的寒风依然料峭。结束了在偃师、孟津、新安,特别是兰考那令人心情沉重的深入调研,陈青禾和周正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洛阳。
顾不上休息,陈青禾立刻通过保密线路给部里李总工打了电话,简明扼要地汇报了此行的主要发现:普遍存在的农机“趴窝”率高、零配件供应严重短缺、油料卡脖子,以及兰考等地因盐碱和极端贫困导致的农机维护能力几近瘫痪等核心问题。他特别强调了基层对“可用、好用、耐用、好修”农机的迫切需求,以及建立本地化维修网络的初步构想。
“情况很严峻,但也很真实!”电话那头,李总工的声音带着凝重和赞许,“青禾,你辛苦了!这份一手资料非常宝贵。部里需要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把你的所见所闻、数据分析和具体建议都系统地整理出来,尽快提交上来!这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部署至关重要。”
“明白,李总工!我尽快整理好报告。”陈青禾应承道。
“好!报告直接报给我。另外,”李总工语气一转,“你的调研任务圆满完成,所里决定让你尽快返京,后续工作回京再议。明天有趟回北京的火车,票已经让驻洛办给你和正明订好了。”
“谢谢李总工!”陈青禾放下电话,心中稍定。虽然兰考的景象仍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但能将问题系统反映上去,总算不虚此行。
第二天清晨,洛阳火车站月台。陈青禾和周正明提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了北上的绿皮火车。硬卧车厢里,陈青禾靠窗坐下。火车缓缓启动,窗外洛阳城的轮廓渐渐后退。
趁着停车间隙在一个小站,陈青禾在站台上买了些河南特产:一小包开封花生糕,几包道口烧鸡,他突然想起上回林雪从老家给他带回来的松子,便又特意挑选了一方印着洛阳牡丹图案的真丝方巾。他将丝巾仔细收好,连同给父母的花生糕和烧鸡放在一起。
北京,海子里。
钱部长整理好文件,步伐沉稳地走进先生办公室。他此行是专门汇报关于召开“全国支农机械推广落实会议”的筹备情况,并请示相关事项。福帅恰好在座。
“先生,福帅。”钱部长恭敬问候。
“钱部长来了,坐。”先生放下手中的笔,“推广落实会筹备得怎么样了?这可是关系到春耕夏收的大事。”
“先生,福帅,会议方案已经初步拟定,”钱部长坐下,打开文件包,“核心就是落实一批经过实践检验、能真正解决农业生产中‘卡脖子’问题的成熟农机具。这次重点推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