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无声的战场(第1页)

那一声"警世钟"鸣,像一颗投入了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整个京城都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寻常的贩夫走卒或许还不明所以,只是觉得有些心神不宁。

但在京城的另一个圈层——那由成千上万的文官、士子、大儒所构成的"士林"之中,这无异于一场八级地震!

国子监,这代表着天下文脉正统的最高学府,在用这种最古老的方式向全天下宣告——

——有"贼"在动摇国本!

——圣人之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个"贼"是谁?

不言而喻。

一时间,整个京城官场,尤其是文官集团,暗流汹涌。

……

翰林院,一间堆满了故纸堆的清冷官署里。

年轻的编修陈敬之正对着一卷刚刚从国子监传抄出来的、宋濂祭酒今日开讲《春秋》的讲义,怔怔出神。

他是寒门出身。

十年寒窗,一朝中第,才侥幸在这京城里有了一席之地。

对于那位行事酷烈却真正在为百姓做事的摄政王殿下,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充满了敬佩,甚至是一丝不敢言说的崇拜。

他觉得王爷杖毙那两个贪官,杀得大快人心!

然而,昨日,他那视若恩师的掌院学士却将他叫到了书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了一番让他彻夜难眠的话。

"敬之啊,你还年轻,不懂这朝堂的险恶。"

"摄政王杀贪官固然是好事。但他千不该万不该绕开三法司,以'私刑'杖杀朝廷命官!"

"此例一开,我等士大夫的脸面何存?国朝的体统何存?"

"今日他能杀两个侍郎。明日他是不是就能凭喜好杀掉你我?"

"这是'道'的崩坏!是对我们整个文官集团的挑衅!"

最后,恩师将一份早已写好的、弹劾摄政王"以酷吏之术,乱我朝纲"的联名奏疏放在了他的面前。

"签了吧。"

"为了圣人的教诲,也为了我们读书人最后的体面。"

陈敬之看着那份措辞激烈、几乎将摄政王比作前朝权阉的奏疏,再看看那讲义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