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兵出雁门,初探锋芒(第1页)

雁门关城头残留的血腥气,被北境凛冽的朔风搓碎了半个月,才终于淡得嗅不真切。

这半个月以来,顾长歌一直稳稳地坐镇关内,并没有急于率领大军挥师北上。

他深知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更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战略规划。

三万降卒被彻底打散,就像撒盐一样,均匀地混入了京营和神策军的骨血之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降卒能够尽快融入新的军队,同时也避免他们重新集结成一股力量。

在校场上,日夜都回荡着震天的号子声和兵甲碰撞的铿锵声。

士兵们在严格的训练中不断磨砺自己,新的阵型也在反复的演练中逐渐成形,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与此同时,工部的匠人们也在顾长歌的眼皮底下忙碌着。

他们挥汗如雨,将一块块生铁锻造成守城的重器。

弩车显得狰狞可怖,铁蒺藜则堆积如山。这些守城重器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敌人的进攻,还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

残破的城墙也在顾长歌的指挥下得到了修复。

巨石和夯土被用来重新垒实城墙,使其变得更加坚固。

而那些战死的忠骨,则被埋葬在关外的青山之中,并立碑刻名,以纪念他们的英勇事迹。

城中的百姓们也得到了顾长歌的关怀。

他们领到了第一笔抚恤钱粮,这让他们那原本枯槁的脸上终于透出了一丝生气。

这些抚恤钱粮虽然不多,但对于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在顾长歌的铁腕与怀柔并施之下,这座半月前还沉浸在绝望之中的雄关,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愈合着伤口。

它的筋骨里重新凝聚起一股比以往更甚的、带着铁锈味的同仇敌忾。

而粮草辎重,则像小山一样堆满了雁门关的仓廪,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顾长歌知道,时候到了。

龟缩守城?那不是他的路。他的剑,从来只指向敌人的咽喉。

留下孟石领一万玄铁卫与降卒混编的守备军坐镇雁门。

顾长歌亲率十五万大军,如一道决堤的钢铁洪流,轰然撞开关门,主动刺向那片广袤无垠的、属于蛮族的草原腹地。

旌旗猎猎,遮天蔽日。甲胄在正午的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寒光,汇成一片移动的金属海洋。

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如同闷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