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主战主和,帝王之心(第1页)

顾长歌的目光,彻底从瘫软在地的王端身上移开,仿佛掸去了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他的注意力重回案头那份沾着北境霜痕的军报,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烽烟与鲜血。

“诸位,”

他声音沉静,像一块投入深潭的寒玉,顷刻平息了因王端一事激起的涟漪,将所有人的心神重新拉回现实的血与火,

“内蛀为祸,自当严查。然当务之急,是应对北境叩关的二十万蛮族铁骑。如何迎敌,议。”

此言一出,紫宸殿内刚刚因王端下场而稍松的气氛,瞬间绷紧如满弓。

无形的压力仿佛实质化,沉甸甸压在每个人心头。

兵部尚书宋衍,一位曾在寒苦北境戍守过十数年、脸上刻满风霜痕迹的老将,脸色凝重地出列,抱拳深躬:

“启禀摄政王殿下!蛮族此次非比寻常。三部合一,号令统一,兵锋直指腹心,绝非往昔抢掠便退!”

“我朝兵力,四境分守,尤以南疆、东海牵制为甚。”

“若欲集结能与二十万铁骑抗衡之重兵北上,所耗粮秣辎重、民夫征调、器械打造,数目之巨,难以估量!且……”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深深的忧虑:“去岁水患,国库方得喘息,存粮堪堪五十万石,银秣折算之数亦不足四百万两。若支撑数十万大军数月乃至更久的倾国之战……只怕……”

他没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潜台词——力有不逮,甚至可能拖垮刚刚恢复一点元气的国家根基。

“宋尚书所言,乃老成持国之论!”

一位身形佝偻、须发皆如霜雪的三朝老臣,太常寺卿冯敬颤巍巍地在仆从搀扶下站出,声音苍老却清晰:

“陛下登基未满一载,朝野民心尚需稳固。百工待兴,民生疲敝。古语云:‘国虽大,好战必亡。’老臣斗胆,当此国步维艰之际,与其玉石俱焚,不若……以和为贵?”

他抬起头,浑浊的老眼扫过殿中年轻一些、面露不忍或认同的文官们,继续道:

“遣使议和,晓之以利,暂安其心。我大夏盛产丝绸、瓷器、茶叶、乃至精美铁器……均可为筹码!”

“更可仿前朝‘抚夷’之策,赐予其部族首领王号封册,使其名义上臣属我朝,待以虚礼。”

“如此,暂避其锋芒,换取三至五载喘息之机,休养生息,富国强兵。”

“待国力充盈之后,再徐徐图之,方为万全之策!”

冯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