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荔完全沉醉在每日上山采蘑菇、摘榛子野果的悠闲时光里,挎着沉甸甸的篮子满载而归,那份踏实的收获感让她整个人都透着满足的亮光。日子就在这山野的馈赠中悄然滑过,转眼便到了关乎一年生计的大日子——秋收。
在这片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黑土地上,秋收是屯子里顶天的大事,比过年还要紧上几分。老天爷的脸色说变就变,一场不期而至的风雨就能糟蹋掉半年的汗水。因此,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动的,都像拧紧了发条的陀螺,拼了命地抢收。时间就是粮食,就是活命的指望。
秋收的头一天,天边刚透出一抹鱼肚白,屯子里就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动静。人们踩着露水,扛着磨得锃亮的镰刀、锄头,沉默而迅速地涌向田野。广袤的黑土地慷慨地铺展着它的馈赠:金灿灿的麦田翻滚着波浪,沉甸甸的稻穗谦卑地弯着腰,饱满的玉米棒子挺立在杆上,缨子已经干枯,像一杆杆等待检阅的士兵。肥沃的黑土滋养出的庄稼,棵棵精壮,秆秆粗壮,密密匝匝,看得人心里又踏实又欢喜。
小荔被分派的活儿是在打谷场上摊晒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这活计比起弯腰撅腚在地里挥舞镰刀,算是轻省的了。她跟着几个上了年纪的老把式,在宽敞平坦的打谷场上铺开一层层金黄的麦粒、饱满的稻谷和脱了皮的玉米棒。阳光热辣辣地晒下来,空气里弥漫着新粮特有的、干燥而醇厚的香气。他们的任务就是用木耙子不停地翻动这些“金粒子”,让每一粒都晒得透透的,同时还得眼观六路,挥着破布条子驱赶那些贼头贼脑、伺机偷嘴的麻雀。老人们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岁月磨砺出的沉稳,黝黑粗糙的手掌抚过粮食,像是在点数一年的辛劳。
地里的活儿却是另一番光景。为了抢天时,中午没人舍得浪费功夫回家吃饭。家家户户都有人把饭食送到地头。劳累了大半天的汉子们、媳妇们,个个汗流浃背,单薄的衣衫紧紧贴在脊梁上,汗珠子顺着晒得黑红的脸颊往下淌,砸在脚下的黑土里,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小圆点。*他们顾不上讲究,或蹲或坐,捧着粗瓷大碗,就着咸菜疙瘩,大口吞咽着窝头、饼子,喝几口温吞的菜汤。短暂的歇息里,他们互相打趣着,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底深处却跳跃着掩饰不住的喜悦——那是看着自己亲手种下的希望终于颗粒归仓时,最朴素也最踏实的丰收之乐。
没人喊累,没人惜力,吃饱了抹抹嘴,抄起家伙,又一头扎进那望不到边的金黄里,继续弯腰、挥镰、掰棒子,只听得见镰刀割断麦秆的“嚓嚓”声和玉米棒子被掰下时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