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如饺子”,这句老话搁在除夕夜,真是贴切。当热气腾腾的酸菜猪肉馅饺子端上炕桌,那股子独一份儿的酸香混着肉馅儿的醇厚劲儿直往鼻子里钻。那是实打实的年味儿,吃了这顿辞旧迎新的饺子,这个年都圆满了。
大年初二,按老礼儿是姑娘回娘家的日子。大伯娘早年逃荒过来,娘家早就没了音信。二伯娘天刚蒙蒙亮就拾掇利索,和自家男人带着儿女、女婿,一家子热热闹闹往李家村走去。路不近,紧赶慢赶也要走一个多钟头。小荔的姥姥姥爷也早就不在了,初二这天,他们一家照例是去大舅舅家团聚,都在一个屯子里住着,抬脚就到,几分钟的工夫。
一大早,小荔妈也把回娘家的东西归置好了,瓜子花生和水果糖装一小布袋,垫着麦秸秆的篮子放了十几个鸡蛋,还拿了一大块五花肉,给几个哥哥带了瓶白酒。正要招呼小荔爸和小荔小泽出门,院子里就传来“嘎吱嘎吱”踩雪的脚步声,听着人还不少。小荔妈心里咯噔一下,掀开棉门帘往外一瞅——嚯!真是怕啥来啥!上回摔门走人、撂下狠话,恨不得把这帮“穷山沟里的土坷垃”贬进地缝里的两个大姑姐,凤琴和凤书,这会儿倒拖家带口、大摇大摆地回娘家来了!
小荔妈心里那叫一个膈应,肚子里直翻腾:“就没见过这么大人了,还这么没皮没脸的!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大人不要脸,小的也跟着不懂事!瞧瞧,呼啦啦来了十几口子,手里头比脸还干净,连包槽子糕都没拎!这哪儿是走亲戚,纯粹是回来吃冤大头、当蝗虫来了!”这架势,明摆着是看准了过年家里有点好东西,回来打秋风呢。
大伯娘从灶房出来,一眼瞅见院里杵着这乌泱泱一大帮子,手里空空的,啥也没带。脸色“唰”地就沉了下来,比外头的雪地还冷。这年月,谁家粮食不金贵得跟眼珠子似的?这么多人上门,连个口粮都没带,这不是吃大户是啥?分家了,眼下吃的可都是她老大家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粮食!她强压着火气,嘴角扯出点笑模样,招呼道:“凤琴、凤书回来了啊?爸妈在堂屋炕上暖和着呢,快进去吧。” 话不咸不淡,带着冰碴儿。可那两家人愣是没觉出半点尴尬,仿佛上次的不愉快压根没发生过,呼啦啦就往屋里涌,脸皮厚得赛过城墙拐弯的砖。
几个半大孩子稀稀拉拉地喊了声:“大舅妈、三舅妈过年好!” 算是尽了礼数。小泽拉着小荔也从屋里出来,规规矩矩地给长辈们拜年:“大姑、二姑、姑父过年好!” 不管心里咋想,这面子上的活儿得做到家,不能让人挑出理儿来,落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