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的清晨,窗外的寒风卷着零星的雪花,敲打着玻璃窗,发出细碎的声响。
办公室里,我正擦抹窗玻璃,忙碌的身影带着年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年集上买的“福”字饱满有力,仿佛预示着新一年的顺遂。
可就在这时,手机突兀地响了起来,打破了这份温馨的忙碌。
“喂,是老王吗?” 电话那头传来老板熟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哎,张总,是我。” 我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走到一旁接听电话。
“过了年,你去趟东营吧。
公司在那儿新成立了个子公司,搞纳米新材料研发生产,你去当生产厂长。” 老板的话语简洁明了,却像一块巨石投入我平静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我愣了一下,纳米新材料?东营?生产厂长?一连串的信息在脑海中飞速闪过。这突如其来的任命,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张总,这……”
“没什么这那的,公司看重你的能力,这个担子你得挑起来。”
老板打断了我的迟疑,“年前你先组织四名工人带过去熟悉情况,后续需要多少人再招聘。这事抓紧办,过两天给我答复。”
“好,张总,我一定尽快落实。” 挂了电话,我站在原地,心里五味杂陈。
新年临近,大家都忙着扫尘、备年货,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中,而我却要在这个时候为去东营的事奔波。
要找四名工人,我首先想到的是之前被侯副部撵回家的那些员工。
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工作能力很强,都是实打实的干将,只是因为侯副部说颗粒停产不需要这么多人,就被硬生生地打发走了。
留下的那些,在我看来,大多是些会耍滑头、讨好领导的人。在有的领导眼里,似乎有能力还不如会耍刁来得重要,这让我心里一直很不是滋味。
老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生产线上干了十多年,经验丰富得很,什么样的机器故障到他手里,几乎都能迎刃而解。
记得有一次,车间里的一台装载机设备突然出了问题,厂家没有派来技术员。
眼看就要耽误生产进度,是老赵连夜钻研图纸,凭着自己在船上干了十年的大车(管机舱的师父)的经验一点点排查,硬是在第二天一早把设备修好了,解了燃眉之急。
是我赶紧拨通了老赵的电话。电话响了好几声才被接起,老赵的声音带着些许疲惫:“喂,经理,啥事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