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邵陵厉公下(第1页)

魏纪八,从公元253年(癸酉年)到公元255年(乙亥年),共三年。

嘉平五年(公元253年,癸酉年)

春天正月初一,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和各位将领大聚会,郭修也在场。费祎喝酒喝得太嗨,醉得不行,郭修趁机起身把费祎给刺杀了。费祎这人天性对谁都好,对人没啥防备。之前越巂太守张嶷就写信提醒过他:“以前岑彭带兵,来歙持节办事,结果都被刺客给害了。现在您地位高、权力大,对新归附的人信任过头啦,得吸取以前的教训,稍微留个心眼。”但费祎没当回事,所以就遭了这祸事。

魏国这边下诏追封郭修为长乐乡侯,还让他儿子继承爵位。

王昶和毋丘俭听说东边的军队吃了败仗,就各自烧了营地赶紧撤。朝廷大臣们商量着要把这些将领贬职,大将军司马师却说:“我没听诸葛诞(字公休)的,才搞成这样,这是我的错,将领们有啥错!”就把他们都赦免了。司马师的弟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是监军,就只削了司马昭的爵位。然后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毋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这一年,雍州刺史陈泰请求让并州一起合力去讨伐胡人,司马师同意了。可军队还没集合好呢,雁门和新兴这俩郡的胡人因为要被派去老远的地方服役,吓得直接造反了。司马师又跟朝廷官员们道歉说:“这是我的错,不怪陈泰(雍州刺史)!”大家听了,又惭愧又觉得他这人还行。

习凿齿评论说:司马大将军把两次失败都揽到自己身上,这么一来,过错没了,事业反而越来越顺,这可太有智慧了。要是怕担失败的责任,把过错都推给别人,只说自己的功劳,隐瞒失败,那上下就会离心,不管是有本事的还是一般人都得散伙,那就大错特错了!当领导的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来治理国家,就算做事有点失误,但名声能传开,军事上暂时受挫最后也能赢,就算失败一百次都没关系,何况就两次呢!

光禄大夫张缉跟司马师说:“诸葛恪虽然打了胜仗,但他离被杀不远了。”司马师问:“为啥啊?”张缉说:“他威风都把君主压下去了,功劳全国第一,这种人能有好下场吗!”

二月,吴国军队从东兴撤回来。朝廷给太傅诸葛恪进封阳都侯,还让他管荆州、扬州,都督中外各种军事。这下诸葛恪就有点飘了,觉得敌人没啥了不起,又想出兵。大臣们都觉得老出兵,士兵们累得够呛,就一起劝诸葛恪别去,可诸葛恪根本不听。中散大夫蒋延坚持劝,诸葛恪直接让人把他架出去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