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1年,北宋政和元年六月。
清河县衙门外。
此时正当暑热,烈日炎炎。
一队童子排队走进衙门,手里提着竹篮,里面放着一些干粮,笔墨砚台和竹筒。
人群中,有一个人格外扎眼。
此人身躯凛凛、相貌堂堂;目射寒星、浓眉如漆;胸脯横阔、器宇轩昂。
这不是别人,正是清河县武家二郎,名唤武松。
“二郎,你能读书考科举,哥哥高兴。”
“这一场童子试,你不要太紧张。”
三寸丁武大郎望着前面的县衙,不停地安慰武松。
“哥哥放心,弟弟这次童子试必定拿第一。”
武大郎高兴道:“你能上进读书,哥哥心里高兴。”
“不管能不能考上,都是好的。”
衙役站在门口检查,确定没有夹带小抄作弊。
轮到武松的时候,衙役仔细搜查,最后放进去。
武大郎只能送到门口,对着武松挥挥手:
“二郎好好考试,等你出来,哥哥给你一个惊喜。”
武松对着武大郎挥挥手,大步走进县衙。
半年前,武松穿越到北宋,成为武家二郎。
经过反复确认,就是《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武松。
作为正经牛马预备役大学生,武松对四大名著《水浒传》《金瓶梅》《痴婆子》《如意君》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水浒传》里武松的剧情,最熟悉不过了:
少年时期,偶遇北宋神秘武师周侗,学了玉环步、鸳鸯腿和滚龙刀法,学了一身好武艺。
之后凭借一腔义气,看似行侠仗义,实则惹是生非,跑到柴进家里躲避,然后偶遇宋江那龟蛋,从此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武大郎辛辛苦苦把武松养大,最后却跟着土匪头子走上不归路,痛心疾首啊!
作为现代大学生,接受过完整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马哲毛概、新时代理论洗礼根正苗红的四有青年,武松决定要走正道。
而在北宋,最正的道就是:
科举!
北宋崇文抑武,推行文人治国。
读书人的地位最高!
何以见得?
只需看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