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堂用一份沉甸甸的数据报告,暂时稳住了阵脚,将一场可能演变为恶意中伤的网络风波,拉回到了相对理性的“学术讨论”范畴。
虽然私下里的暗流涌动并未停歇(高主任和陆科长策划的“学术评议”正在暗中酝酿),但至少表面上,质疑的声音不再那么刺耳和充满恶意。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明德堂和张景这个名字所引发的关注和争议,其影响力已经超出了本地学术圈和小范围的患者群体,开始向着更广阔的平台扩散。
这天下午,张景刚送走一位复诊的顽固性湿疹患者,正准备喝口水润润几乎冒烟的嗓子,桌上的电话又响了起来。桂翠接起电话,听了几句,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用手捂住了话筒,转头对张景低声道:
“张医生,找您的。说是省卫视《健康论坛》节目组的编导。”
省卫视?《健康论坛》?这是一档在本省乃至周边地区都颇有影响力的电视健康科普类节目,经常会邀请医学专家就热点健康话题进行讨论和科普。
张景心中疑惑,接过电话。
“您好,张景医生吗?冒昧打扰!”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语速很快、充满活力的年轻女声,“我是省卫视《健康论坛》的编导,姓刘。
我们节目最近一直在关注您和您的明德堂中医孵化计划,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极具社会价值的话题!”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正式:“我们计划近期制作一期特别节目,主题就定为‘中医传承与创新:速成能否造就良医?’。
希望能邀请您作为中医方的代表,与我们的特邀嘉宾——省人民医院的着名神经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郑柏明教授,进行一场开放的、面对面的电视讨论。”
郑柏明教授?张景的心微微一沉。这位郑教授他是知道的,是本省西医神经内科领域的权威,以观点犀利、作风强硬着称,在媒体上经常发表支持现代医学、对替代医学(包括中医)持强烈批判态度的言论。
让他来做“特邀嘉宾”,节目组的意图不言而喻——这分明是要打造一场中西医辩论赛!
“刘导,”张景保持冷静,试图婉拒,“感谢贵节目的关注。但我们明德堂目前只是做一些小小的探索,重心还是在临床和教学上,恐怕不适合参加这种…”
“张医生您太谦虚了!”刘编导立刻打断他,语气热情却不容拒绝,“您可能还不知道,郑教授前几天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恰好就提到了最近某些‘中医奇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