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在明德堂上空的阴霾,似乎被这一通电话驱散了不少。
虽然最终结果还未可知,但至少,他们看到了一缕真实的曙光。寻找新址的波折,或许即将迎来破局的关键时刻。
而张景心中对杨主任的感激,又深了一层。这位亦师亦友的前辈,总是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至关重要的援手。
杨主任的电话像一剂强心针,让明德堂低迷的气氛为之一振。虽然结果尚未可知,但希望的火苗已然重新燃起。
张景嘱咐大家暂时按兵不动,既不再去催促那位待价而沽的吴老板,也别表现得太过于急切,以免节外生枝。内部则加紧完善扩建后的功能区规划图和设备采购清单,做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等待的时间总是显得格外漫长。黄彪几乎每隔一小时就要假装不经意地溜达到门口,朝文具店方向张望几眼;桂翠则有些心神不宁,整理药材时差点把白芍当成黄芪抓出去。
唯有张景,表面上最为沉静,依旧按部就班地看诊、带教,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每次手机响起时,他心跳都会漏掉半拍。
第三天下午,就在大家快要按捺不住的时候,张景的手机终于再次响起了那个熟悉的本地固定号码。
“小张啊,”杨主任的声音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事情有点眉目了。”
张景立刻走到相对安静的煎药区,握紧了手机:“杨主任,您说!”
“我那个老病号刘先生,他儿子还真给问了。”杨主任不紧不慢地说道,“区里对支持中医药发展确实有一些导向性的意见,鼓励正规的、有特色的中医诊所做大做强。你们明德堂,尤其是那个孵化计划,算是踩在点子上。”
他话锋一转:“房管所那边呢,也了解了一下情况。那个吴老板的铺子,产权清晰,没什么纠纷。他们不方便直接介入商业谈判,那样不合规矩。”
张景的心稍稍沉了一下,但知道必有后文。
“不过呢,”杨主任果然继续说道,“他们可以从侧面帮点小忙。比如,提醒一下吴老板,他那铺子的租金水平确实略高于周边市场均价,如果坚持这个价格,可能会影响该区域商铺的整体租赁评估和稳定性…当然,这只是‘提醒’。”
张景瞬间明白了!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招!既不直接干预,又点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吴老板坚持高价导致商铺空置,可能会影响整个街区的商业评估,这对他绝无好处。房管所的一句“提醒”,其分量可想而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