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哈尔滨市《平房区》(第1页)

平房区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部,全区总面积93.9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4.28平方公里 。这里东与阿城区交界,南与双城区为邻,西与南岗区、红旗乡接壤,北连香坊区朝阳镇、黎明街道,地理位置优越,是哈尔滨南郊陆路交通、航空运输的重要门户和经贸活动的重要区域。平房区下辖6个街道、2个镇,居住着汉、满、回、朝鲜等多个民族,总人口19.2万人,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绘就了平房区独特的文化底色。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平房区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发展历程见证了多个历史时期的变迁。秦以前,这里是古肃慎族的活动区域。西汉后期至两晋,肃慎改挹娄,属夫余境地。南北朝时,挹娄改称勿吉,本地为勿吉人属地。勿吉灭夫余后,形成安车骨部。隋唐时期勿吉改称靺鞨,依旧归安车骨部,平房一带先后有安车骨(安居骨)勿吉人在此劳动和生息。唐初为黑水靺鞨,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后,为渤海国鄚颉府属地。辽初,属东京道滨江州之乌萨扎部。公元10世纪渤海灭后,女真族兴起,本区域为生女真完颜部属地。

公元1115年(辽天庆五年),完颜阿骨打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畔奠都建金。运粮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平房南8千米处,使得这里逐渐兴盛起来。《金史》记载“运粮河两岸人烟稠密,村寨相连。农、牧、渔、手工业畅兴,富庶地区也” 。境内发现的金代古城址、古墓葬等遗迹,也充分证明了在金代,距阿勒楚喀城(今阿城)仅18千米左右的平房,已是人丁兴旺,各业昌盛,属于京畿之地。元代时,平房区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属奴尔干都司纳邻河卫(拉林河卫)及扈伦部属的乌拉部;清初属宁古塔昂邦章京。自元、明至清初,这一带历经兵燹战乱和清王朝的封禁政策,昔日的繁荣不再,地广人稀,清廷谓之“闲荒”。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邦章京升驻宁古塔将军,平房地带归其属。公元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后,统辖于宁古塔副都统衙门。公元1725年(清雍正三年)后,复属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始,境内再度开发,村落重新兴起。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汉人因天灾戮祸,避难逃荒,冲破清廷封禁,来到这里垦荒谋生,逐渐聚集形成了十几个屯落,因多系流民,俗称“民屯”或“民人”。这些民人在此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无约无束,乐业安居,其境仍属阿勒楚喀。

1814年(清嘉庆十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