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平凡的感悟(第1页)

晨光如薄纱,轻轻覆在村落的屋顶上。炊烟一缕缕升起,混着柴火与米粥的香气,在微凉的秋风里缓缓飘散。

沈青芜走进这座名叫“禾安”的小村时,天刚亮不久。她没有走官道,而是顺着一条被牛蹄踩出的小径拐了进来。路边晒着玉米,几只鸡在草堆里刨食,一只黄狗懒洋洋地趴在门槛上,见她走近也只是抬了抬眼皮。

村中不大,不过二十余户人家,房屋多是土墙茅顶,墙角堆着柴禾与农具。一个孩子光着脚从井边跑过,水桶晃荡,洒了一路。他回头冲沈青芜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笑容:“阿姐要打水吗?我帮你!”

她摇头笑了笑:“不用了,我只是路过。”

“那进屋坐会儿吧!我娘刚蒸好红薯!”孩子说着便要拉她的手。

沈青芜怔了一下,任由那小手牵了两步,终究还是停下:“谢谢你,但我还想再走走。”

孩子也不强求,蹦跳着跑了。

她站在村中央的一棵老槐树下,望着这寻常清晨的忙碌——妇人扫院、老人喂猪、男人扛锄出门。没有人穿法袍,没有人佩剑持符,更无人谈论灵力、境界或封印。可他们的脸上,却有种她许久未见的东西:安宁。

不是无欲无求的麻木,而是知足常乐的踏实。

她忽然想起昨夜梦中浮现的画面:跨界学院的大殿高耸入云,玉印悬空,万众跪拜。而她站在台阶之上,衣袂翻飞,眼神冷峻。那时她是“院长”,是“执剑者”,是东陆修行界最年轻的女修巅峰。

可那样的自己,真的快乐吗?

她不知道。

但她知道,此刻站在这里,闻着柴火味、听着鸡鸣犬吠、看着孩童赤脚奔跑的样子,心里竟涌起一丝久违的暖意。

她在村口寻了一户人家借宿。主人是一对年近五旬的夫妇,姓陈,男的种田,女的织布养蚕。屋子简陋,但整洁干净。得知她只是想歇几日,不问来历,也不多言,只默默腾出一间偏房,铺上晒过的棉被。

“姑娘看着瘦,多吃点饭。”陈婶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南瓜粥,又夹了块煎豆腐,“我们这儿没啥山珍海味,可粮食都是自己种的,吃得安心。”

沈青芜低头喝了一口粥,甜润顺滑,带着阳光晒透谷物后的香气。她竟觉得比任何灵膳都更熨帖肠胃。

“您做的饭真香。”她轻声说。

陈婶笑了:“哪有什么诀窍?米淘净,火候到,心不急就行。现在城里人做饭都用灶符催火,快是快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