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眼就来到了1956年。
1956年的四九城,春寒料峭中透着勃勃生机。
95号四合院没有发生什么大事,蜀香楼却有大事发生。
清晨的雾气还未散尽,李宝强师父已经站在蜀香楼后厨的天井里,手里捏着半截烟卷,青白的烟雾在冷空气中凝成细线。
几个徒弟排成一列,棉袄袖口沾着昨夜练刀工时留下的葱末,眼神飘忽地瞄着师父脚边那筐刚送来的冬笋,他们还不知道师傅叫他们来什么事,只能老老实实的待着。
"轧钢厂娄老板的食堂缺个小灶师傅。"李师傅弹了弹烟灰,声音像块老姜般辛辣,"你们谁想接这差事?"娄老板的面子不好驳啊,今天肯定要送一个徒弟到娄氏轧钢厂去的。
说起这位娄老板,与李师傅的缘分倒像是一坛陈年佳酿——初尝辛辣,回味却愈发醇厚。
自打有次尝过李师傅的手艺,这位红色资本家便成了蜀香楼的常客,对李师傅是多有照顾。
他对李师傅的手艺非常喜欢,一来二去,也是成为了老熟人、老朋友了。
这一次娄氏轧钢厂缺少小灶师傅,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师傅。
当然,想挖李师傅去娄氏轧钢厂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听说李师傅教授徒弟的能力非常出色,手底下甚至出了一个高级厨师,高级厨师娄老板就不想了,若是有个中级厨师到娄氏轧钢厂就职,显然也是不错的结果。
那也能让娄氏轧钢厂的小灶水平有质的飞跃。
毕竟这个年份,一个优秀的厨师是不希望去工厂的。
工厂做大锅饭要求不高,每天就是那几样,厨艺要求不高,食材的种类也不多,不会让他们的厨艺提高,会有点不求上进的意思。
在酒楼工作,虽然厨师多,但上手的机会多,那么,早晚能够把手艺给练出来,如果去了工厂大食堂,那么想要把厨艺练出来就难了。
而且在酒楼工作赚的更多,这是根本原因,大家都要养家糊口。
李师傅的话音未落,三徒弟的脖子就缩进了棉袄领子,二徒弟盯着自己露脚趾的布鞋发愣。
这年头厨子进工厂,就像画眉鸟关进竹笼——手艺再好也只能天天炒白菜炖土豆。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不想去。
几位师兄弟面面相觑,谁也没说话,希望李师傅点兵点将的时候不要点到自己成为那个倒霉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