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前一天,何雨柱把所有人都召集到一起,开了个简短的会议。
“明天是李主任岳父的八十大寿,来的都是贵客,咱们不能出半点差错。”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王杰,冷盘一定要在开席前半小时摆好,不能早也不能晚;马华,热菜的火候要掐准,尤其是鲥鱼,多一秒就老了;耀武,你盯紧上菜的节奏,别让客人等;子明,你跟着我,把我做的每道菜都记下来。”
徒弟们纷纷点头,何子明也郑重地“嗯”了一声。
李怀德岳父的八十大寿喜宴,在四九城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浪。
二十桌的规模,在那个物资尚不充裕的年代,堪称空前盛大。
消息一传开,街坊邻里议论纷纷,有人咂舌感叹李家的排场,更多人则是冲着"何雨柱亲自掌勺"这句话,暗暗盘算着如何托关系弄张请帖。
毕竟,能让这位名厨带着全套班子出马的宴席,可不是寻常人能尝到的。
天还没亮透,李怀德岳父的小院就亮起了灯。
凌晨四点,何雨柱就带着人到了后厨。
灶台的火已经生起来了,锅里烧着水,蒸笼里冒着热气。
何雨柱系上围裙,亲自上手做第一道主菜——佛跳墙。
这道菜工序复杂,需要将鲍鱼、海参、鱼唇、蹄筋等十几种食材层层码放在陶罐中,加入高汤慢火煨制。
何雨柱的手法娴熟,每一步都精准到位,徒弟们围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
何雨柱系上那条用了十年的藏青色围裙,手指抚过微微发亮的铜锅边沿,转头对正在磨刀的何子明道:"今儿个可不比厂里食堂,李处长把祖传的黄花梨八仙桌都搬出来了,咱们得对得起这份信任。"
儿子手上动作没停,只轻轻"嗯"了一声,但绷紧的肩线泄露了紧张。
大徒弟王杰扛着两筐冬笋进门,呵出的白气糊了满脸:"师父,按您吩咐的,专挑的雁栖湖冬笋尖儿,剥开能照见人影!"
后厨里渐渐热闹起来。二徒弟马华蹲在墙角择菜,指尖翻飞间,芹菜叶子堆成座翠绿的小山。
三徒弟余耀武正给雕花模具消毒,木槌敲在青萝卜上的脆响,像段欢快的开场锣鼓。
何雨柱站在灶台前闭了闭眼,十几年前跟着蜀香楼老师傅学艺的光景忽然闪过——那时老师傅说:"宴席如戏台,头道热菜就是亮相的碰头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