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向嬴政:“方大人和许子正在做的,便是为我大秦打下这坚实的基础。新式农具可省时省力,让精耕细作成为可能;沤肥之法可滋养地力,让同一块田产出更多粮食;轮作选种则可保土地长久肥沃。假以时日,我大秦的亩产翻上一番,也绝非不可能之事!”
“翻一番?”
嬴政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
这意味着同样的土地,能养活更多的军队和百姓,能支撑他更大的抱负。
“是的,陛下。”
璇玑信心满满,“但这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和推广,需要像方昭、许原这样的人才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鼓励天下人重视农事,尊重那些在田间地头默默耕耘、寻找增产之道的‘神农氏’。”
嬴政沉默片刻,忽然问道:“那个袁老,他可曾封侯拜相?”
璇玑愣了一下,摇摇头:“他没有做官,一生都在田间和实验室里。但在后世,他的贡献和声望,远超许多王侯将相。因为他解决的是天下人最根本的吃饭问题。”
说到这里,璇玑的声音有些哽咽:“袁爷爷去世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人都自发悼念他。很多普通百姓捧着稻穗,从四面八方赶到他工作过的地方,就为送他最后一程。”
“有人说,十里长街送袁老,一粒稻米一泪珠……”
嬴政沉吟良久,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忽然抬眼看向侍立在旁的蒙毅。
“拟诏:命少府与治粟内史通力协作,在各郡挑选良田设立劝农官,专门负责推广新式农具和沤肥轮作之法。”
“另外,在皇庄划出专门田地,由方昭、许原主持,试验选种,探索增产之道。所需一切物资,优先供应。”
“臣遵旨!”
蒙毅躬身领命,快步退到一旁开始草拟诏书。
嬴政的目光转向璇玑,眼中带着难得一见的兴致:“你今日说的这些,很有见地。这个农业科学家……倒是新鲜。再给朕说说,后世还有哪些关于粮食生产的趣事?”
李斯忍不住插话:“陛下,臣听闻后世的粮食产量如此惊人,不知除了这杂交水稻,可还有其他增产的妙法?”
另一位大臣也凑上前来,“是啊是啊!一亩千斤的产量,老夫实在难以想象……”
璇玑见众人如此感兴趣,便笑着继续说:“其实后世提高粮食产量的科学家还有很多。”
“比如有一位叫李振声的院士,他培育出了小偃系列小麦,让小麦的抗病性和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