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秋波渺渺失离骚!屈原终悟:我的死才是背叛!(第1页)

南宋,京口,北固亭。

秋风萧瑟,吹动着辛弃疾那早已花白的须发。

他呆呆地看着天幕,看着那条被鲜血染红的湘江,看着那些如“眉黛”般消逝的年轻生命,整个人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

他那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为荣的信念世界,在“眉黛猩红涴战袍”这种用极致柔美书写极致惨烈的全新悲剧美学面前,已然是土崩瓦解,片瓦不存。

他痛苦地发现,自己毕生追求的英雄主义与铁血豪情,在现代战争那冰冷的、非人化的绞肉机面前,是何等的苍白,何等的天真。

诸天万界,无数时空,都还笼罩在那场无声的血战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之中。

就在这时,天幕之上,画面再次流转。

那条血色的湘江,那片埋葬了无数年轻生命的土地,缓缓淡去。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条,同样承载了千古悲歌的江水。

汨罗江。

江水滔滔,奔流不息。

江畔,一个孤独的身影,正披发行吟,形容枯槁。

他,正是那位“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伟大诗人,屈原。

天幕之上,他的幻象与那奔流的江水,构成了一幅充满了悲剧与宿命感的画面。

随即,一行浸透了无尽失落与悲凉的诗句,缓缓浮现在这片肃穆的天地之间。

【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

诗句出现的瞬间,汨罗江畔的屈原,那双早已被绝望与痛苦填满的眼眸,瞬间涌上了一层浓重的水雾。

泽畔有人吟不得!

这,这不就是写的我吗?!

他被君王放逐于江潭泽畔,满腔的忠贞与理想,却无人倾听,无处诉说。

他呕心沥血写下的千古绝唱《离骚》,也无法唤醒那昏聩的君王,无法挽救这即将沉沦的楚国。

这一刻,屈原只觉得,这位后世的文豪,是这世间唯一能理解他内心苦闷的知己。

他那颗早已冰冷的心,竟涌起一股暖流,一种被理解的酸楚,让他几乎落泪。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仿佛在与这位跨越千年的“知己”,进行着一场灵魂的对话。

大唐,成都草堂。

诗圣杜甫看到这句诗,也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想起了自己,同样是“穷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