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流言与真相:收音机里的密电(第1页)

在上海孤岛喧嚣的声浪之下,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由电磁波编织而成的暗河。它穿过租界上空密布的无线电波,掠过日军监听站高耸的天线,流淌进千家万户那些样式各异的收音机里。对于大多数市民而言,收音机是戏曲名伶婉转的唱腔、是软糯的沪语新闻、是光怪陆离的广告;但对于极少数人,它是生命线,是武器,是深夜里唯一能刺破铁幕、带来远方真相的星光。信息的传递,在此刻的上海,是一场无声的战争,而收音机,则是前沿阵地最普遍的装备。

在寻常人家的亭子间里,守着“亚美”或“百乐”牌收音机的主妇,只关心粮价涨跌的广播和今日的评弹节目单。而对那些躲在阁楼里,小心翼翼旋转调频旋钮,在刺耳杂音中竭力捕捉微弱信号的地下工作者而言,每一个特定频率、特定时间出现的、看似无序的数字或代码,都可能是同志用生命送出的宝贵情报,关乎着一次行动的成败或一批人员的生死。在日本特高课的电讯监测车里,技术人员戴着耳机,枯燥地扫描着空中频谱,试图从浩瀚的电磁海洋中捕捞到那些“异常”的、未经登记的“海盗电台”信号,他们的工作是阻断、是追踪、是毁灭。而在梅机关,苏黛更关心的是这些信号的内容能否被破译,以及接收这些信号的人是谁。

肖衍拥有一台美国产的“飞歌”牌落地式收音机,造型华丽,音质洪亮,摆放在华懋饭店套房的客厅里,是他“奢华”生活的点缀之一。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台收音机硕大的木质机箱深处,经过“老掌柜”金宝荣一双妙手的改造,隐藏着一个极其灵敏的短波接收模块,和一个只有在特定时间、用特殊钥匙插入侧面隐蔽锁孔才能启动的、过滤杂音的精密电路。

夜深入静,子时刚过。肖衍反锁房门,拉严窗帘。他并没有立刻走向收音机,而是先打开客厅的留声机,播放了一张斯特劳斯的华尔兹唱片,音乐声舒缓地流淌出来,足以掩盖可能出现的微弱异响。然后,他才取出那把形似钢笔帽的黄铜钥匙,插入收音机侧面的雕花饰板缝隙,轻轻转动。

一阵几乎低不可闻的机簧轻响后,收音机内部传来电子管预热时特有的、细微的嗡鸣。他戴上连接在改造接口上的耳机,手指精确地调到一个指定的短波频率。耳机里先是传来一片宇宙背景噪音般的嘶嘶啦啦声,间或夹杂着一些模糊的外语广播和 Morse电码的滴答声。他屏息凝神,如同一个耐心的垂钓者,在嘈杂的电磁海洋中等待着他的鱼饵。

准时,零点十五分。一阵强烈的干扰噪音后,耳机里响起一个冷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