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淅沥,敲打着汇丰银行大楼的宽大玻璃窗,将外滩的景色晕染成一片模糊的灰黄水彩。室内,檀香木与旧纸张的气味混合着雨水的潮气,营造出一种沉闷而压抑的氛围。肖衍站在窗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玻璃,心中反复推演着“账房”传来的最新指令——并非获取某份文件,而是潜入英国远东情报处一名低调官员、麦克尤恩爵士的书房,在其赴宴的极短时间内,安装一枚微型窃听器。目标:获取英方对日方即将推行的“军票强化政策”的真实态度及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该政策将极大加剧沦陷区经济掠夺,影响深远。
对麦克尤恩爵士的华裔仆役而言,这只是一个需要格外留意书房整洁的寻常夜晚,主人家规矩森严,不容丝毫差错。对租界巡捕房的暗探,这是又一个需要例行巡逻的雨夜,重点防范宵小之徒,而非那些衣冠楚楚的绅士。对远在重庆的军统高层,这是获取国际势力动向、调整经济抗战策略的宝贵机会。对日本特高课而言,他们同样觊觎英国人的情报,或许正通过其他渠道进行着类似的勾当。而对肖衍,这是一次对专业技能、心理素质乃至运气的极限考验,一次失败便意味着万劫不复。
机会来自麦克尤恩爵士本人。他在一个金融沙龙上,无意中对肖衍提及自己今晚需赴领事馆晚宴,抱怨妻子又为书房窗帘的颜色唠叨不休。“她总说那深绿色让人压抑,肯特,你说呢?可惜我今晚是没空陪她挑选新布料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肖衍精准捕捉到了“今晚”、“书房”这两个关键词,以及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爵士赴宴,其夫人通常会同行并之后参加女士们的咖啡聚会,书房将有至少半小时的空档。更妙的是,爵士似乎对书房窗帘心不在焉,这或许能成为一个切入点。
麦克尤恩爵士年近六旬,是那种典型的、略带迂腐气的旧派英国绅士,注重隐私,行事谨慎,书房是其绝对禁地,连日常打扫也亲力亲为。他的宅邸位于法租界僻静处,是一栋有着厚重橡木门和雕花铁栏的老式洋房,保安系统相对老派,但凭借英国人的身份,本身就有一种无形的威慑力。书房位于二楼走廊尽头,厚重的深绿色绒布窗帘确实如爵士夫人所言,让房间即使在白日也显得晦暗深沉,充满了旧帝国式的沉闷威严。
雨夜提供了最好的掩护。肖衍驾驶一辆不起眼的黑色雪佛兰,停在远离宅邸的一个街角。他身着深色风雨衣,手提一个精致的皮质工具箱,里面除了几样精致的木工工具(用作幌子),更重要的是那枚小巧如衬衫纽扣般的窃听器及其安装配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