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暗夜追踪:黄包车夫的机警(第1页)

子夜时分,冷雨再度光临上海。雨丝细密而冰冷,在昏黄的路灯照射下,如同无数银针扎向沉寂的街道。肖衍从张世铭那充斥着虚伪笑容和贪婪气息的宅邸中脱身,并未直接返回银行宿舍。那枚取自沙发底部的微缩胶卷,如同炭火般灼烫着他的掌心,必须第一时间送至位于闸北的另一处紧急联络点——“永福杂货铺”。他不能使用可能被监视的汽车,公共交通也已停运,黄包车成了唯一选择,却也意味着要将自身暴露于街头。

对肖衍而言,这是一段危机四伏的旅程,每一次转弯、每一次停顿都可能藏着杀机。对可能存在的追踪者(无论是特高课、76号,或是苏黛派出的人),这雨夜是绝佳的猎杀场,湿滑的街道能掩盖脚步声,却也能让目标无处遁形。对那位看似普通的黄包车夫,这只是一趟报酬稍高的夜活,他无从得知车上乘客的真实身份,却也凭藉底层求生的本能,察觉到了这趟活的不同寻常。而在城市另一端的指挥所里,苏黛或许正对着地图,推算着肖衍可能移动的路线,布下天罗地网。

肖衍站在一处骑楼下的阴影里,雨水顺着檐角滴落,在他脚边溅起细小水花。一种被窥视的感觉再次隐约浮现,比在宿舍时更缥缈,却更令人不安。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心中的躁动。他需要一辆车,但必须是一辆“合适”的车。他观察了片刻,目光锁定了一个靠在墙边打盹的年长车夫。此人车况旧而不破,脸上刻满风霜,眼神在偶尔睁开时透着一种久经世事的浑浊与谨慎,这种人多半话少,且懂得在乱世中“不看、不听、不问”的保身之道。

车夫老赵,约莫五十岁,脊背因长年拉车有些微驼。脸上皱纹深刻,如同被岁月刀刻斧凿。他裹着一件破旧的油布雨衣,双手粗糙布满老茧,指节因风湿而略显肿大。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从苏北逃难来沪多年,拉车养活一家老小。他的性格如同脚下的青石板,坚韧而善于承受。他的动机纯粹而简单:赚取活命钱,远离任何是非。然而,多年的街头生涯赋予他一种近乎本能的机警,能敏锐感知到危险的气息和客人的异常。

肖衍压低帽檐,快步上前,用比平时稍快的语速低声道:“老师傅,闸北永福路,快,价钱好说。”他刻意避免暴露具体门牌号。老赵睁开眼,浑浊的目光在肖衍身上迅速扫过,注意到对方虽衣着体面,但呼吸微促,眼神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他没多问,只是点点头,拉起车把:“先生坐稳,雨大路滑。”车篷放下,肖衍蜷缩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他并未完全依赖车篷的遮蔽,而是将一侧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