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一宴功成收世家,恩威并施定乾坤(第1页)

彭城的天光像一层刚晒干的麻布,细密而明。

盟府前的阔场以新铺的碑石为地,石面还存着旧文的斑驳,被红泥印色薄薄覆了一层,像把过去压在脚底。三座小祠与“鸣冤石”在左,义仓与军学在右,中间竖三面素旗:直、稳、狠。旗不猎猎,只在风里轻颤,如三根针支着这一城的气脉。

今日设宴。陈宫将席命名为“公议谢成之宴”,书一白榜贴在门侧:不设华盖,不鸣箫鼓,不封巷陌;以义仓之粟、军屯之蔬、工坊之器为备,酒只用渠首新水酿薄酿,肉止三样,菜不逾十。榜末写:“席以试心,非以饱腹。”

席位别出:中央一长案覆素,案上摆三物——“公印柜”“义秤”“井盂”。印柜铁角桐面,三钥并列;义秤以老匠校准,秤砣上刻“公府”;井盂以渠首初汲之水盛之,水面平如镜。陈宫安排四“关节”:秤试“市”、印试“法”、字试“心”、水试“众”。贾诩笑称“今番是把一场酒席拆成四把刀”。

士绅与豪右渐至。陈珪白衣束带,神情端直;陈登随侍,目光如青;糜竺素衫,袖口净如新雪;糜芳着青直裾,眉目沉着。潘承一身浅青,玉环束带,笑纹温温,举止有度。其余亦有薛、葛、臧、龚数家,或以诗名,或以田名,或以盐名,各带数名家人管事。

军中将领,张合、张燕、高顺立于右列,甲光内敛;工坊老匠周有为与十余名匠人、义学教习、义仓司吏立于左列。军学童子二十余人持竹板列在小祠前,板上以粉笔写三个字:不屈、不欺、不忘。

吕布未披甲,黑袍素带,鞭夹肘间。入座不登高榻,只于公印柜旁坐,手背轻按柜面一瞬,像按住一根看不见的弦。

“诸位,”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落字如钉,“今日非庆功,乃谢心:谢徐州人心愿与‘公议’;谢诸位把印从门内请至门外;谢三祠下六十三名之魂,托我等一城之重。席间四事,先试秤,再开印,再问字,最后饮水。秤正,印公,字直,水清——徐州便定半壁。”

一声“秤——”长呼,老匠将义秤提起,秤星光亮。陈宫扬手,义仓司马搬上三样“市物”:盐包、布匹、细米,各取市上价。陈宫笑,目不转:“今日市事,非疑诸君,乃示众法。”

先试盐。秤杆一扬,砣落,针颤。第一包盐重不盈九两,少三钱。陈宫不语,抬目看人群。潘家管事从后挤出,笑陪:“司吏计错,吾等以一补三。”贾诩袖中指敲三下,仿佛敲在人的牙上,淡淡道:“补是情,法是法。‘平粜’二字竖起来,是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