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倒旧药
这样以来,往往是病人的病治愈了,家里的药品还剩下不少。再者,一些老年慢性病病人,因需长期服药,而在家里准备了充足的药品,一旦老人去世后,那些药品也就没有用了。那些药放在家里,一是占位置,二是影响家里美观,三是有的人还认为将药品放在家里不太吉利。那些药品一天不弄出去,心里的事儿就一天不会消停,不少家庭将吴大胆领到家里,象征性地给一点钱后,就连瓶子带盒子全收了去。
卖药的人家,钱多钱少没关系,关键是省事了,要不然还要自己往外拿。
一位近80多岁的胖老太太,要与吴大胆建立长期联系。
吴大胆不理解的是,她每次卖给他的药,并不是旧药,而都是刚从医院买回不久的新药,连包装就没有打开过。收购老太太的药品,价格合理,又好销售,吴大胆非常乐意和她打交道。
吴大胆收到旧药后,回家再进行整理,再把药品分门别类。
收回的药中,有没过期的,有过期了的。没过期的再分内服药和外用药。内服药,再分降血压的,治心脏的,降血糖的,感冒药,消炎药。外用药,再分治癣的,止痒的,跌打损伤的。
过期了的,再看包装,有包装完好无损的,有包装残缺不全的。包装好的,再看药品变色变质变味了没有,没有变质的就换包装,混到没有过期的药品中去卖。
吴大胆白天收购,整理,晚上摆地摊销售。
由于价格便宜,还真有胆大的人敢来买。开始,买药的人还有一点犹豫不决,买几粒回去试一试,一试没事,就大着胆子买了。一人一买,大家就全跟着上了。
那些工地上的民工,干活累,挣的钱却少,不少人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可他们却没有医疗保险,更没有公费医疗,全靠自己花钱。再说,他们本来挣的钱就少,还要养家糊口,有的还要供子女上学,根本拿不出什么钱来买药,万般无奈,只好到地摊上去冒险,买到便宜了,算自己运气好,买上当了,算自己倒霉。
吴大胆晚上摆地摊,星期六和星期天白天也摆,一月下来竟然能净赚一两千元,比在老家乡下当放牛娃,做补鞋匠,开小店卖药强多了,两个月的收入就可相当他三个哥哥半年的收成。
吴大胆往家里打电话,几个哥哥羡慕得不得了,在乡卫生院门前当补鞋匠的吴老幺也不知从哪儿知道了消息,天天到小药店里向熊瘸子打听“四哥在北京哪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